20世纪80年代恢复高考至本世纪初,虽然没有相关规定,但许多体育院校均严格执行早操制度。现在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大多成长于那个阶段,早操是他们的共同记忆,也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着影响深远。进入新世纪,因为高校扩招、教师不便、效果不佳等原因,大家对早操必要性产生了质疑,部分院校因此中止了学生早操活动。时至今日,尽管大学生早操仍存在着利弊之争,但这一极富中国特色的锻炼制度依然被国内众多高校所坚持,部分中途废止该项制度的高校也在逐渐恢复。在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,我们认为:专业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,应落在实处,体育类专业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提升和意志品质的历练,需要在行动中千锤百炼。每天多训练一个小时,一年积累下来,就相当于多出来几百个学时。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,将对提升学生今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因此,我们要重拾传统,开展早操实践锻炼,以此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、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,传承和坚守学院体育育人的初心和使命。
当前,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早操运行模式主要有专业教师组织专项训练、学生骨干领学兴趣项目和大学体育俱乐部的集中训练。早操由体育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早操总组长,院党委副书记进行总体规划和组织,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参与早操督导,各专业、辅导员、专业体育教师担任具体运动项目的负责人。在全学年的早操活动中,学院结合学校和学院工作实际和学生成长需要,将运动会团体操表演、校庆节目排练、年度体质测试准备等纳入早操训练计划,同时成立田径、武术、足球、体操、艺术体操、篮球、排球、网球、棒垒球、健美健身、羽毛球、攀岩等早操兴趣小组,积极开展专项训练,极大地丰富了早操活动的形式和内容。此外,体育俱乐部利用清晨时间组织会员进行训练,将早操育人向普通专业学生延伸,如赵振宇、严峻两位老师带领的篮球俱乐部晨练,俨然成为湖北大学学生晨练的一道亮丽风景。
经过3年的坚持和发展,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早操活动,从开始时被逼参加、不得己而为之,到现在逐渐形成习惯,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,学生和老师对出早操意义的理解逐渐深入。坚持出早操,不但能弥补体育课锻炼时间不足,检验体育教学内容的效果,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的习惯,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,发展学生运动能力。长期以来,体育学院的顿中明、李琳、杨楠、陈胜、吴建喜、熊伟、黄强、娇佳博、杨新其等老师,不管春夏秋冬、严寒酷暑,始终兢兢业业的坚持带领学生进行早操锻炼,在师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要改变体育在高校中“说起来重要,干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”的尴尬处境,体育学院师生就要走在前面,持之以恒地推进早操制度的落实。未来,我们要把抓学生早操教育与管理提高到育人的高度去认识,使其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,成为整顿院风、严肃院纪的抓手,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突破口,成为建立良好院风、教风、学风的切入口。
(审稿:杨德津)